2023年4月23日,在汉唐商学户外俱乐部榆林分会成立仪式上,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汉唐商学户外俱乐部榆林分会会长方新军做了主题为《运动、管理与熵增》的分享,原文部分整理如下:
我今天选择了“运动、管理与熵增”这个课题,副标题就是“怎样的活法才能配得上我们短暂的一生”。
我们总觉得宇宙很宏大,但宇宙总有终结的时候,王朝也有寿命,也要终结,企业也不例外,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中国企业平均寿命7年,中小企业更短4.5年,企业也有寿命。截止到现在,中国的人均寿命是78.2岁,根据我这些年的研究,中国人民寿命基本上每年能增加0.2—0.3岁,到2025年人均寿命大概就在79岁—80岁左右,研究表明,人的终极平均寿命120岁,就是科技再发达、身体再好,终极寿命也就120岁,人的寿命很短暂。怎么样的活法才能配得上我们短暂的一生,就是我选择的标题。
1. 可怕的熵增规律
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这个组织或者一个系统不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它会由有序走向无序,最终宇宙会热寂,人会死亡。1943年薛定谔又提出人的一生就是与熵增进行对抗的一生,比如你的付出是与外界进行交换能量,你把能量交换出去,它就是一生都在与熵增在做斗争。
1969年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耗散结构与熵增恰恰是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孤立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它要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要处于失衡的状态,组织、个人才有可能保持优秀,保持有序。所以华为提出6000人集体辞职,集体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末位淘汰制,包括轮值董事长,他没有固定董事长,轮值董事长,他都保持一种社会状态,让组织不能固定在某一个时刻,一直保持一种变动、奔跑的状态。所以今天我就通过熵增来讲讲我的人生和企业管理的一些经验,很多优秀的个人或者公司比我们做得更好,但这是我个人真诚的一些体会来分享给大家。
2. 熵减人生
我想讲三个人,第一个人是村上春树,第二个人是王石,第三个人是我自己。村上春树是我2012年锻炼以后,在找一些跑步相关的书籍资料时,无意发现的,经过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个人很厉害,这个人的人生对我影响非常大。村上春树因身体原因关闭酒馆后,就开始专注于写作,除写作外还坚持运动,他每天早晨10公里,这一跑就是40多年,到现在仍然在跑。从200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后,虽然至今都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的很多作品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读过。《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一些什么》这是被跑步人作为跑步圣经的一本书,基本上很多人都读过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他有很多自己的一些思考体会,包括个人的收获心得,比如“痛苦无法避免但是磨难可以选择”,就是跑步的人都有这种体会,还有“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是长距离跑者的一种思维方式。
人类天生就具有奔跑的欲望,需要做的只是将它释放出来,没有爱我们无法出生,没有跑我们无法生存,或许所有的问题,暴力、疾病、肥胖、抑郁和贪婪,都是从我们停止奔跑那一刻开始的。虽然村上春树是一个著名作家,但是他对我跑步的影响非常大,每翻看一次他的书都有一些新的体会。
第二个人是王石,王石大家很熟悉,他是大家公认的斜杠青年,人生的赢家,他32岁创立了万科,52岁登顶珠峰,60岁哈佛游学,64岁娶了34岁的田朴珺。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处,王石每天坚持5个习惯,健身、阅读、早起、写作、战胜拖延。王石去年对别人说过他81岁再要登一次珠峰,别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你80岁不登呢,为什么81岁登呢,登顶珠峰年龄最大的是日本的一个80岁选手,所以他要超过日本人,选择81岁登珠峰。
第三个人是我自己,我是1993年毕业以后分配到汉中,当时我20岁140斤,当时还很阳光。过了10年以后,我站起来以后高和宽不成比例,当时我190斤。还有一张是我2019年参加一次越野,从杏花滩出发,这时我135斤45岁。
2012年4月我第一次开始锻炼,一个月减了15斤。到了2017年5月,神木市建市庆典5公里的彩虹马拉松,就是迷你马拉松,22分钟,我记得很清楚,我当时大概算了一下,我应该排在11名还是13名左右,和我在一块跑的全部是神木职院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当时我觉得我的成绩还不错。2018年9月份我第一次参加半程马拉松,成绩1小时52分钟,我半马成绩最好的是鄂尔多斯马拉松,1小时42分,这是我锻炼的历程。
2019年11月份,当时因工作上的原因,心情郁闷,压力很大,我就想跑一个全马,我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个简单的准备,翻山越岭,用了3小时59分钟,一个人从渡口跑到锦界,既没带水,也没有带补给,万般无奈下,捡了一路瓶子,我从那个时候才体会到人生最需要什么,实际上你只需要一瓶水,一顿能把你吃饱的饭足矣。一路上非常艰辛,这是我第一次单独跑马拉松,后面我又跑了环红碱淖50公里,用了大概6个小时左右,但是那次跑完了以后得了一次严重的肺炎。我计划就是到了80岁我还能跑,我计划这一生跑步里程达到8万公里,实际上我已经完成了一半,剩下还有30年,30年再跑4万公里,是很轻松的,毕竟我现在一年还能跑3000公里。
跑步重塑了全新的自我,从思想到身体,让我更愿意去直面困难,接受各种挑战。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企业管理,也是我个人关于企业管理一些体会,着重讲三个人,第一个是稻盛和夫,第二个是大野耐一,第三个是宋志平。
1. 稻盛和夫——人生的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2013年,我受组织安排来到了西安组建一个油品研究公司,当时在合作过程中间因为技术不成熟,理念不一致等问题,导致我们合作得很不愉快。当时我感到很郁闷,我就想读书,在网上我看到稻盛和夫先生的一些事迹,也拜读了先生的《活法》《干法》《六项精进》《会计7原则》《阿米巴经营》等著作。通过阅读这些书,我个人的思想有了改变,能力也有了提升,最重要的是人生不再迷茫。
所以我也是通过稻盛和夫和我之前一些管理方面的学习,在神木能源学以致用,而且精进改善。当时为什么写达产达效,实际上现在好多企业觉得达产达效是正常的,但是在2015年的神木能源就不能达产达效,它的发电设计能力是每年14亿度电,最好的时候能发到12亿度电,各种原因,它的电池产能当时设计是28万吨,实际上每年是23万吨。我们仅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全部让它超过设计产能,它的效益从原来每年5000万跃升到2个亿,而且一直保持到现在。
实际上稻盛和夫对我们中国很多企业,国有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影响巨大。特别是南方和东部的企业,他们到现在还在将阿米巴经营、六项精进贯穿学习。所以我觉得稻盛和夫先生有一句公式非常重要:人生的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为什么要用乘法,特别是最后一个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如果错了,你的能力和你的热情越大,摧毁力越大,就像希特勒一样。所以他提出了敬天爱人,这就是奉献的思想,所以他的事业做得非常好,这是我这一生中最崇拜的一位日本管理者。
2. 丰田——《改变世界的机器:精益生产之道》
下面我想讲一下丰田,包括大野耐一,包括亨利·福特。1911年,亨利·福特将复杂的手工工艺变成一种标准化、高效化、规范化的生产方式,导出了大批量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形成了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现代工业模式的基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采用这种工业模式,但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它要固定,变通小,但是它产量非常大,很容易导致经济危机。所以日本在引进福特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模式的同时,开辟了丰田生产方式,TPS,倡导精益生产,创造更有准时性、均衡性且杜绝任何浪费的生产方式,特别重视几个点的盈利率。TPS生产方式为企业在市场寒冬中成长出大量竞争性优势提供了保障。
上世纪8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10余学者和业内的专家历时5年,通过国际汽车计划项目MVP,深入全球汽车制造行业,走访参观了90余家汽车制造工厂,形成了116篇研究报告,提出精益生产将改变世界,实际就是这一本书《改变世界的机器:精益生产之道》。目前的中国如同上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遇到生产过剩危机一样,原料价格攀升,产品价格下滑,而且卖不出去。今年以来50%以上企业经营都遇到了难题,只有煤矿、油田、矿山矿产等资源型企业不受影响,其他制造型企业日子都不好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丰田精益生产是提升效率、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抵御寒冬的一种利器。
3. 宋志平——“三精管理”
第三个人是宋志平,这是目前我最崇拜的一位中国企业家,他从事企业管理40年,从基层的技术员一步一步干起来的,首先创造了中国建材,并把很不起眼的公司变成了中国建材上市公司。他在国药集团当董事长期间通过重组把国药集团带到上市,让两个企业双双进入世界500强。他现在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宋志平近年来走访了百余家企业,在不断的观察和反复的检验中,把欧美的科学管理、日本的精益管理和中国的一些企业管理特色有益成分总结提炼,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精管理”的方法和理论。
“三精管理”主要是3精12化48法。组织、管理、经营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三件事,他提出了组织要精建、管理要精细、经营要精益,这叫“三精”。组织精建要做到治理规范化、职能层级化、平台专业化、机构精干化。管理精细要做到管理数字化、成本对标化、质量贯标化、两金最少化。经营精益要到业务归核化、创新有效化、市场细分化、定价合理化,这是12化。他的书《三精管理》,我希望大家有空时候看一看,这个书的语言平实简洁,我把《三精管理》的好多理念引入进我的管理中去,神木电化这几年的进步与这本书有很大的关系。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首先,熵增是宿命,每一个人,包括宇宙、组织在内都逃不过死亡,但熵减是使命,如果我们选择了平躺,我们觉得人生无意义,反正到头就是死,我们选择平躺,那就可能过的是臃肿的、油腻的、抑郁的一生。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积极与外界交换能量、支持,包括我们先进的思想理念、别人的优秀的做法。优秀的组织和个人都会营造开放的系统,就是刚才说的耗散结构。熵减理论是人类终极的一些定理,优秀的组织和个人都会营造一种开放性,于个人而言,我愿意倾听,我愿意接受优秀的思想,我愿意向更优秀的人学习,我不自大,我不狂妄,这都是一个开放系统。建立耗散的结构,就是吸收知识和能量,把并吸收的知识和能量释放出去,就是耗散结构。通过这样,我们的组织和个人会更加强壮精健,形成对抗熵减的模式,把我们的组织从无序变有序,把我们个人从平庸变卓越,这是第一个。
其次希望通过汉唐商学为大家创造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希望以后参与进来的人数更多、思想碰撞更加激烈。这是利他的思想,就外界的一些先进的理念,通过课堂和大家分享交流,把我们神木当地的中小企业,包括国有企业,能够带上一个更高的层次,我觉得这对整个社会是一个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个人尊重珍惜我们在汉唐商学的学习机会。把学习、把相互切磋当成一种常态,形成对抗熵增的一种能量场。你帮助我、我帮助你、相互激荡、相互提高,这样的能量场,能够成为成就我们非凡人生的助推器。
最后,我还有一点私心,想推销一下我的理念,希望更多的人能爱上读书、爱上跑步。说到爱上读书这个事情,我把我的理由给大家说一下。我19岁就进入社会,而且从关中跑到陕南去,举目无亲,我很快成为一个管理者,作为年轻的管理者,怎么才能管理好团队?只有借助于书本,所以我从20多岁就开始大量阅读中外管理书籍,从书中我学到好多著名企业管理家的思想和做法,并将这些所学应用到我的工作中来,屡试屡成。
跑步和健身可外塑形象,而读书则可内培精神,最后愿大家在下一个路口或者下一个拐弯口遇上更美的自己,我相信下一个更美的自己也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