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常校长、杜书记,在座的学院领导、老师,还有同学们,很荣幸也非常开心有机会进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行分享和交流。其实我经常会想到西北大学,因为西北大学是目前最好的大学之一。
刚才听了常校长的讲话,也听了杜书记的主持,和我今天的主题非常契合,因为我这些年一直在做创新的研究,如果算时间的话,我创新研究应该有25年了。我在博士期间就是研究创新,做了那么多年,我只想提出一个我自己的理论,叫非对称性创新理论,也很有幸,因为我是凭我自己的非对称性理论最后获得了教育部的一等奖和这次的长江特聘,所以我相信研究中国的问题,形成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的春天应该来了。
我今天主要从企业的层面,讲中国的企业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赶超,如何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今天的题目为什么取中国智慧之美,最基本的假设就是当我们学管理理论的时候,不管学什么,这些管理基本理论的出发点和前提是以西方的理论为逻辑,所以当我们用西方理论讨论问题的时候,大家想一个最基本的悖论:在这个地球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用西方理论,如果按西方的理论解释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国凭什么能够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因为南美一样用这样的理论,东南亚也一样用这样的理论,当我们也用我们在课堂里面所学的知识来回答当下中国企业追赶时,其实它是非常乏力的。如果这些理论都是对的,而且我们是按照这样的理论去指导企业实践的,那么能够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的就不应该仅仅是中国,也可以包括印度,也可以包括马来西亚。所以我始终在想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中国企业家?什么是中国政府?中国人在过去40年所创造奇迹的背后逻辑是什么?当我用管理和经济的视角来看中国的企业,我觉得非常了不起。
我在MBA的课堂上经常这样打击MBA的同学,我说尽管密密麻麻坐了那么多人,但是真正拥有管理智慧的有几个?一个没有管理智慧的人,你只是做了一个职业性的工作而已,你不能成为管理者,因为管理者的创新是企业家最独特的功能。很多人说创新是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事,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做得是研发,是技术发明,而不是创新,这个概念一定要修正。
创新的核心本意是什么?是科技成果从0到1之后还必须商业化和产业化,如果没有商业化和产业化,那只能叫研究与开发,而不是创新。
创新的关键是什么?通过科技的创新来创造新的经济周期。放眼中国,谁在做真正的创新?我认为就是像任正非这样的人,像马云、马化腾这样的人,像李书福这样的人。今天的中国企业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的企业家恰恰又非常缺少创新精神。
所以我们重新思考今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我们如何看这个变局?我在浙江大学、浙江省高校讲党课,讲四中全会的精神,四中全会是一份宣言书,向全世界宣言中国的四大自信将成为美国方案和华盛顿方案之间的两座丰碑。这个丰碑的概念是向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提出我们自己严正的挑战,我们向全世界发布我们有中国的方案。
当我们用这样的逻辑重新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我先简单谈一谈为什么我们中国企业家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因为中国企业家真不容易,尤其是我所研究的对象,我不太研究国企,我讲句心里话,我尊重民企。民企是从浙江的温州开始,中国的第一个个体户执照是温州一个老太太张华妹领到的,中国在80年代初形成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之争,争的就是到底是民营经济还是集体经济。因为苏南是一种集体经济,但是争论的结果早期是苏南模式占优。当时一个经济学家叫龚玉之,龚玉之先生到温州来调研,受中央的委派,希望他在苏南和温州模式之争的过程中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给一个答案,当时的杭州到温州的路非常艰难,我第一次去温州是在1996年,我从杭州出发坐长途大巴,整整坐了15个小时,非常不巧,车子经过国清市,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刚好那天塌方了,我坐了五个小时等着人把路挖开。龚玉之先生也是在台州的旁边,在天台的路上找了一个酒店,他看到了早上3点钟,一群一群老百姓背着一个一个蛇皮袋,一麻袋一麻袋的衣服要运到杭州的四季青去赶早市,他其实没有到温州,他看到了这种情景以后他明白了什么是中国的未来。
杭州是P2P这个产业的地方之一,杭州一批P2P的创业者被限制了,公司破产了。这些都是草根,其中有几个是我们管理学院的学生回望90年代,中国有多少互联网企业破产了,就在那个时候有了马云、马化腾活了下来。这就是民企,就在以人的自由、财富的自由与精神的自由作为代价在拼搏,有很多我认识的学生,我知道他们是有情怀的,他们是有责任的,但是他们也一样被限制了自由,但是说不准再过20年,在这些人中说不定会有很多个英雄呢?
在浙江有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温州的乐清,当时乐清有八大王现象,所谓八大王,他们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做了违法的事,他们把一些国企和集体企业的水泵,因为是次品,不合格品拿来以后通过自己的打磨,重新刷了油漆,然后以正品卖出去,依靠这种方式投机倒把,他们人都进去了,怎么办?他们就在派出所里把材料报给了浙江省委,浙江省委书记他们研究这件事怎么处理,到底是关还是放?后来这八个人就成为了温州柳市电器的创业者。浙江还有一个地方叫义乌,十大王现象,《鸡毛飞上天》拍的就是那十个进去的人,他们用自己人生的自由探索了中国最早期的民营经济发展之路,当然今天他们都被正名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当时的义乌县县委书记颁发了改革开放40年先锋人物的奖章。
我想问大家,在西安这个地方,我们心里面到底是不是尊重民企,这帮企业家他们自己的地位、产业能力、国际化竞争等都属于极端的弱势,但是恰恰是他们在改变我们的国家。今天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平台生态整个产业成为全球领先的时候,发现站在前面的是腾讯、是阿里、是京东。中国的汽车产业,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强大的自主品牌, 2018—2019年汽车行业全线滑坡,整个汽车产业一片哀鸿的时候,李书福连续每年增长20%—30%,他的车要提前三个月才可以买到。今天的吉利,当初破烂的民企已经成为中国第八大汽车品牌企业,它的梦想是收购沃尔沃,收购戴姆勒,收购奔驰,它是戴姆勒奔驰的第一大股东,成为全球前五位的汽车公司。
我从事教育已经20年了,我们的教育项目也得到了国家教育部一等奖,对创业教育我是有话语权的,因为中国第一个创业教育项目就是由我跟吴晓波以一起创办的。1999年,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发展过程,我们背后有什么样的信心,是什么东西支撑着我们产业发展的未来?我们从2018年到2019年,到今天2020年,为什么中美贸易我们有人悲观,有人对自己没有信心,我们真的应该研究一下中国的市场经济,研究一下中国的民企。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我对中国的未来,我充满信心!因为我们的企业家所受到的压迫、压力、挣扎远远大于中美贸易,中美贸易3000亿、5000亿美元加50%的关税怎么了,中国100万亿GDP, 3000亿美元乘以7不就2万多亿吗,怕什么?
我们需要的是企业家精神,我们需要创业精神。
我们有希望,我充满信心。暂且不说14亿人市场,我们只说一个数据,那就是3.5亿国家战略布局,习总书记在全国布局四大区,第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个长三角一体化,第三个渤海湾湾区,第四个西南的重庆和成都区。长三角多少人?加起来浙江人口0.57亿,江苏大概8000万,上海2000多万,广东1亿,加上北京、天津,就算这些地方就是3个多亿,如果加上成都和重庆,这3.5亿人我们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远远超越了整个欧洲。我还没算非常富饶的关中天水,我们关中天水经济区开发区的规划是我起草了其中三部分,一部分创新,第二部分是教育,第三部分是社会。当时我对西安做了很多调研,从西安开始,关中天水一直走到甘肃,到天水为止。所以那时候我在西安调研,我特别羡慕西安,我回到杭州,我跟杭州政府讲,西安高校、科研机构、研发投入、国家实验室、人才储量、院士数量,包括专利都远远领先杭州,杭州只有一所学校,只有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受本科教育人数的规模比杭州要高1/3,国家科研院所,包括国家战略布局,重点产业布局,杭州都是零。我们再看西安这样的地方,再看我们的明天,中国平均3.5亿人,怕什么?
我们为什么能赶超,中国智慧在哪里,大家想一件事,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怎么起来的?中国的网络支付怎么起来的?都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在没有办法规划的情况下,在野草中长出来的,浙江企业家有这么一句话:爱政府,听党的话,走自己的路。因为市场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所以为什么有马云,因为在上海那个地方长不出来,所以他只能跑到杭州这个没人管的地方长出来了,一看起来了,政府就给他赋能,是这么起来的。当我们看完这样的现象我们再思考中国的产业在哪里,我们的希望在于技术的非线性转移过程中,我们有机会,我们当下的机会,中国为什么互联网信息数据能够起来,因为我们路径依赖少,政府规划不了,就长出来了。
上次我在温州调研的时候,温州市委书记说,因为这些年温州经济发展碰到很多困难,这是正常的,而且温州的发展会越来越困难。他说温州这个地方不吸引人才,因为温州人才外流,问我怎么办?我们看到当下发展变革过程中,人才流动是有规律的,靠一个行政命令能推动吗?温州,人才总是要走的,即使温州待遇80万,杭州40万,他们都愿意去杭州不去温州,因为要考虑未来发展空间,要考虑孩子、家庭未来生活环境,空气污染PM2.5里面到底是粉尘还是知识,他是看这个,所以我建议要想方设法延缓温州到杭州的高铁。杭州的东边和西边,从东边坐高铁到上海20分钟,但是从东到西要一个小时,所以杭州东边的人愿意去上海上班还是去西边上班,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世界是这样的,大家想一想在这样的时代,你能干什么呢?在这样一个时代大学是干什么的,还学专业吗?我就问大学的老师们,我说专业干什么用?为什么大学要有专业?
在这种发展格局下,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培养这种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组织下面我们如何做一个被需要的人我们要明白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前面40年是靠劳动力和物质资产优势,而今天是靠智慧,背后是制度逻辑。今天讨论MBA的学习,我觉得需要全面改造MBA培养模式,我的逻辑是商学家。我要求我的同学每个人要会写诗,我上课的时候每个人跟我一起写诗, MBA同学做企业家有激情吗?一个没有激情的企业家能打天下吗?我不相信。
当我们重新思考智慧制度资本的时候,我们看看民营企业家在干什么。我们的企业家用自己独到的智慧和眼光在挑战全球的格局,在创造世界一流的企业,在打造今天的阿里、万向、吉利、华为。我们怎么来看企业的挑战?民营企业在资源获取过程中怎么获取资源?中国有一家金融机构,这家金融机构100多个人,用了6个月时间,增加了5800亿的存款,这个企业就是今天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前身—余额宝。余额宝告诉老百姓,不管你进来是100块,还是1000块,我都以6%的回报给你,这不就是普惠金融吗?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说创新,创造什么?什么叫非对称性创新?对称创新是所有理论逻辑和路径,引进消化再创新,它的基本逻辑是按照课堂里面讲的,是基于西方的逻辑形成的,这种创新是在传统轨道里面,它的镜子的两边是对称的。我前面讲到逻辑问题,为是希望大家认清楚,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对美国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很多智慧,我们有很多创新,可惜的是很多制度阻碍着我们。我们了不起的地方是我们在创造新的国际化,创造新的管理理论。
第一个悖论叫合规性悖论。欧洲企业为什么失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合规性。南汽收购了英国的美洲豹,它觉得收购进来以后你的专利就是我的了,所以他把专利挪进来生产,在南京上生产线,失败了。为什么?因为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当一个企业收购了美国的企业,收购澳大利亚的企业,这个企业全资收购,我拥有100%的股权,我是不是就拥有了被收购企业的知识产权,这个问题很多人今天都没搞明白,你当然有100%,专利是有国家属性的,有法律边界的,不是收购就能用。 第二个悖论叫惯例性悖论。人为什么要休息?为什么要礼拜六礼拜天?我的秘书给我统计,一年365天,我吃了157次盒饭,全年加起来休息19天,暑假寒假都算起来,一般寒假会休息三天,我是717,早上七点起床,晚上一点睡觉,一周工作七天。
第三个悖论,有个企业叫海康威视,全球第一,这家企业进入了美国的实体名单,进入制裁类名单,为什么制裁?国会议员联名要求制裁这个企业,说中国政府用他的产品,5公里之外都可以监控。这件事情我开始也不理解,企业错在哪了,我们不讲意识形态,我们纯粹讲经济行为。企业家的智慧,整个企业目前的伦理道德的问题,我们从这个例子里面去反向思考,这个企业按照美国的逻辑和法律他错了,因为法律的制高点不是有没有违法,而是违背了好的行为。
第四个悖论,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后成立吉利欧洲研究院,用专利联盟跟子公司一起联合建立一个共同研究院,一起共享专利,专利联盟相互之间根据各自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开发出今天的凌克,凌克的车子不但在中国能用,欧洲一样可以用,瑞士一样可以用,这款车是我们联盟做出来的,所以一个企业内部是这个逻辑。国际化就是这样的。
我们看这样一些悖论文化的困境,这些困境怎么办,我们中国的企业面临着后来者劣势、外来者劣势、新来者劣势,还面临制度劣势、合法性劣势,但是就是在这么艰难的过程,我有这么一个结论,我认为当下全球之企业家,像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这么难的,估计不会有人出其右者,全世界最难的就是做中国的民营企业家。
为什么中国企业家创业这么艰难,一定要认识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挑战。那么怎么办?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我们要非对称追赶,非对称创新,要跨过我们所面临的新来者、外来者、后来者和制度的一系列优势,我们要有奇招、绝招去干。企业家就是用书上从来没有过的模型,没有过的理论,用课堂老师们不懂的知识创造奇迹,我们做管理研究者一定要懂奇迹。企业家在各种劣势下面怎么干的呢?我写了一本书,书名叫鲁冠球,我就讲万向,他是怎么绕开国际化壁垒;吉利为什么成功,它成为了全球治理的典范,建立全球化公司;还有一个案例叫以市场换技术,高铁成功不是简单的说因为获取了技术,整合了技术,而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市场;阿里巴巴到底凭什么成为世界一流,他懂得中国老百姓,懂得中国市场属性,懂得如何走出自己独特道路。
我今天讲的故事,我说我不讲理论,要认清我们的国家,我们真的很幸运,不管怎么样,我们得要承认我们的农业、、医药、通讯、电子、半导体、芯片等等这些产业不能离开西方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不要否认这个。而且我们真的不能否认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所带来的机会,但是我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什么时候受人尊重了,就是我们的技术真的做到了0到1,以我们创新实现0到1。我们既然已经要走向舞台中央了,那时全世界聚光灯都照着你,我认为已经到了中国该向全世界贡献我们科技智慧的时候了,我们要把管理的智慧、思想的智慧帮助更多的国家,帮助更多的地区发展。这是历史的发展,是必然要求。管理这个问题,我讲的所有内容不外乎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个是中国的制度,制度和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概念,就像我前面讲的合法性、文化、价值观、伦理道德等等都适用。第二个要深刻洞察中国的市场,课堂里面老师都会讲中国的市场,中国市场非常的独特。第三个是技术体制,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中国不能严格执行知识产权,这个问题是国家战略,什么时候真的强大到我们的技术体制是能够跟国际接轨的,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经济真的强大到自己内部的技术由0到1了,0到1的时候我们抄不了了。目前我们的创新远远不够,我们要考虑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企业组织怎么做,学习怎么学习,治理怎么治理,追赶路怎么选。
非对称走自己的路,创造中国的奇迹,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